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富贵不能淫》)

(乙)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以顺为者(______________)     (2)母命之,往送之门,之曰(______________)
(3)行乱其所为(______________)   (4)益其所不能           (____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顺为正者             域民不封疆之界
B.丈夫冠也             不闻天子
C.焉得为大丈夫乎       故天将降大任于人也
D.入无法家拂士         蝉千转不穷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小题4】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中孟子批驳了景春关于大丈夫的错误言论,阐述了什么是真正的大丈夫。
B.(甲)文运用了排比的手法,行文流畅,富有气势,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C.(乙)文中列举六位历史人物的事例,这些人出身贫贱,但他们在经历了艰苦磨练之后,终于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
D.(乙)文告诉我们成才离不开客观条件和个人的主观努力,其中客观条件起决定性作用,它可以改变个人的主观努力。
【小题5】(乙)文列举的六个事例可以印证“逆境出人才”的道理,处于顺境的中学生,怎样才能避免“死于安乐”呢?
出卷组卷网

采用过本试题的试卷

更多相关初二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