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雪事》,完成下面小题。

雪事

孙光利

①进入冬天,几次预报中的雪却都只是吝啬地飘了点雪花。盼雪的心情就这样被吊了起来。

②印象中,城市里曾有几年是没有雪的,那种年份真让人扫兴。有的年份,雪下得也算挺有气势,但与记忆中老家的雪却仍是大相径庭。

③其实,我对雪的记忆一直停留在久远的乡下。那时,雪大得出奇,整整一个冬天,野外都是白茫茫一片。还没等上一场残雪消融殆尽,下一场又飘得漫天皆白了。

④清晨,屋里还黑着呢,我就得起来去上学。一推门,堆在木门上的雪就落在我的棉袄领子里,顿时,一种沁凉之感流进心底。嗬!下大雪了。

⑤院里已经是一片白了,只在各个屋门口或小小的窗户上才露出斑斑点点的黑。清晨,大地真安静,哪怕是最细微的声响,只要你仔细听,就能听到动静。比如雪,我就听到了它簌簌落着的声音。

⑥我踩着积雪小心地向前走着,每走一步便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一落脚,便陷进厚厚的雪里;一抬脚,一个深深的脚窝就拓印出来了。走不了多远,回头看看,那一个个脚窝已经被随后落下去的雪掩埋了。此时,我的棉衣上也是白白的了。落在脸上的雪即刻融化了,然后就顺着领子流进了棉袄里头。

⑦学校就在村中央,路并不长。出门不久,遇见了同去上学的小伙伴。他们也如我一般,低着头,小心翼翼地走在雪上。走的人多了,就不是脚窝了,而是一条雪之路。现在想起来,雪就是上苍献给孩子们最好的礼物。

⑧几年前,我在一个小镇上呆过一段时光。那年,雪来得有些早。上午,正干着活,就有人说:“下雪了!”可不,雪花正随风在天空中飘着呢。慢慢地,越下越大。向外望去,就见那雪真如鹅毛般在风中翻卷着。惊喜慢慢淡了,寒冷多了。大伙终于撑不住了,几个人就把大门关上,还是冷,冷得直跺脚、打颤。那时的心境,哪还有什么诗意?只有彻骨的冷。雪,早已不是从前的模样。

⑨我小时候,父亲在乡拖拉机站工作。有时趁下着雪,或者在雪后,我就悄悄出门独自一人走着去父亲那里。从家到乡拖拉机站约有六七里路,踩着雪一路走去,倒也不觉得寂寞。不一会儿,就走得满头大汗。等走到父亲那里,父亲并没责怪我自个儿偷跑出来,只顾帮我清理身上的雪和泥巴。等我歇一会儿,他便领我去饭堂里吃白面馍。那一刻,我心里乐着呢,跑了那么远的路,不就是为了吃两个白面馍吗?

⑩那时候,玩的地方可多了。有时我会去村后的树林子里。宝柱哥自己做了个弹弓,冬日里闲来无事,他就在树林子里打鸟。特别是雪后,他必定在那里。远远地,就见他正倚在柴草垛上瞄准,听到动静,回头见是我,他就“嘘”一声,示意我动静小一点儿。每次他的弹弓一拉,石子飞出,就有一只小鸟惊叫着落地,而树上的积雪也簌簌地落着……

⑪痴想着那些久远的雪事,心中的雪依旧保持着往事的姿势落着,而窗外的雪已悄然褪去了诗意。这雪,空自一场雪罢了。如今的车太多、人太多、杂物太多,几个来回,白雪变成了一路烂泥。这雪,怎么就成了如此模样呢?

⑫此刻,我就坐在窗前,室内的暖气已超出了春日之暖。置身此种境地,就更感觉雪越来越遥不可及了。

【小题1】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偏爱老家的雪是因为城市的雪缺乏气势。
B.文章围绕“雪”展开叙述,条理清晰,脉络分明。
C.文章语言庄重典雅,含蓄隽永,令人回味无穷。
D.作者写白雪变烂泥意在引发人们对环境问题的思考。
【小题2】根据文章内容,将表格补充完整。
童年“雪”事
“我”的情感

欣 喜
独自踩雪找父亲吃白面膜


赞 叹
 
【小题3】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这个句子。
进入冬天,几次预报中的雪却都只是吝啬地飘了点雪花。
【小题4】文章结尾处,作者为什么“感觉雪越来越遥不可及了”?请简要分析。
田字格字帖

采用过本试题的试卷

更多相关初一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