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小南、小京、小玄、小武几位同学课余在线上进行阅读交流,就以下一组材料展开讨论。

(材料一)

趣   味

佚名

人生当活出趣味。

孤行瀚海能赏长河落日,独登砯崖畅咏天鸡寒松,乖蹇人生轻吟竹杖芒鞋……趣味至此,境界可显。

“知趣”重要。《简·爱》里的约翰·里德,恣意在赌博挥霍中获得快乐与刺激,最终败尽家财。千金散尽之后,自以为的人生趣味,终成了抽打灵魂的钢鞭。冯友兰先生在90多岁高龄时,依然在写《中国哲学史新编》,他眼睛不行了,但是,他可以从以前掌握的材料中,发现新的问题,产生新的理解。他说:“我好像一头老黄牛懒洋洋地躺在那里,把已经吃到胃里的草料再吐出来,细嚼慢咽,不仅津津有味而且其乐无穷。”“乐道”方能“知趣”,冯先生之趣味,重在精神追求的愉悦,重在立德、立功、立言的崇高享受,这是对个体生命有限存在和有限意义的超越,是对人生意义和人生价值的不懈追求,这就是“知趣”而得境界。如此看来,不知趣,而求短暂之“有趣”,从而铸成余生之“无趣”,何其悲哉!

很多人认为写作无趣,甚至痛苦。可是王蒙却将它当成“最好的娱乐休息”,从中生生地寻出趣味来。他说:“文字从无到有,如歌如吟,如梦如戏,如花万朵,如云千变……布迷宫,入幽谷,呼风唤雨,撒豆成兵,神龙见首不见尾。惜墨如金,何等趣味,何等丰富。何等变化无穷!您上哪儿找这样的乐子去!”明晓何为有趣,深入开掘人生志趣,陶然于自己创造的精神世界里,便有了这番无往不利的快乐灵魂。对文明生活本真的尊重,殷勤爱惜人生的赐予,无论逆境、顺境,都能令人破除成败之执与得失之虑,寻得明净而雅致的人生趣味来。

在梁启超眼里,本质上的趣味含义,更应澎湃着生命激情与英雄主义的崇高美,“人生最大的目的,是要向人类有所贡献”。一个人若能将自身的人生趣取味融入自然、社会乃至他人的精神世界之中,丰富周边世界的色谱,是何等崇高的境界啊!虽然蹇促,古今贤人仍存独善其身、馨香诗意之愉悦;即使屡谪,仁人志士常葆兼济天下、与民同乐之襟怀。这种趣味,可称之“共趣”,共民之趣味,共民族国家之大趣。将自身对崇高追求的愉悦溢散出来,使身边人共情共鸣,使更多的人受到濡染与激励,使更多的人脱离逼仄的人生和低级趣味,是何等的幸福啊!就像鲁迅所说:“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有一份热,发一份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

这等趣味,也是人生之光。

(材料二)

话说萧云仙奉着将令,监督筑城,足足住了三四年,那城方才筑的成功。周围十里,六座城门,城里又盖了五个衙署。出榜招集流民进来居住,城外就叫百姓开垦田地。萧云仙想道:“像这旱地,百姓一遇荒年,就不能收粮食了,须是兴起些水利来。”因动支钱粮,雇齐民夫,萧云仙亲自指点百姓,在田傍开出许多沟渠来。沟间有洫,洫间有遂①,开得高高低低,仿佛江南的光景。到了成功的时候,萧云仙骑着马,带着木耐,在各处犒劳百姓们。每到一处,萧云仙杀牛宰马,传下号令,把那一方百姓都传齐了。萧云仙建一坛场,立起先农的牌位来,摆设了牛羊祭礼。萧云仙纱帽补服,自己站在前面,率领众百姓,叫木耐在旁赞礼,升香、奠酒,三献、八拜。拜过。便叫百姓都团团坐下,萧云仙坐在中间,拔剑割肉,大碗斟酒,欢呼笑乐,痛饮一天。吃完了酒,萧云仙向众百姓道:“我和你们众百姓,在此痛饮一天,也是缘法。而今上赖皇恩,下托你们众百姓的力,开垦了这许多田地,也是我姓萧的在这里一番。我如今亲自手种一棵柳树,你们众百姓每人也种一棵,或杂些桃花、杏花,亦可记着今日之事。”众百姓欢声如雷,一个个都在大路上栽了桃、柳。

(选自《儒林外史》第四十回萧云仙广武山赏雪   沈琼枝利涉桥卖文)

(注释)①洫间有遂:洫,田间的水沟;遂,田间排水的小沟。

(材料三)

figure

(图一中文字: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图二中文字:香饵自香鱼不食   钓竿只好立蜻蜓)

【小题1】结合三则材料,说说人生有哪些值得追求的趣味。
【小题2】结合材料二萧云仙的言行说说他具有材料一中的哪一种趣味。
【小题3】赏析材料一中的划线句。
孤行瀚海能赏长河落日,独登砯崖畅咏天鸡寒松,乖蹇人生轻吟竹杖芒鞋……
21世纪教育

采用过本试题的试卷

更多相关初三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