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拙诚”赢“百巧”

①“宁为世人笑其拙,勿为君子病其巧。”现实生活中,一个质朴拙诚的人,因待人接物老实可靠,往往容易获取信任;经常自作聪明的人,机关算尽、处处讨巧,却令人感觉圆俗奸滑,不能不防。

②为人,贵在朴讷诚笃。《韩非子》记载,魏文侯与守山的人约定了打猎时间,临出发前刮起大风,遭随从劝阻。文侯说:“不可。以疾风之故而失信,吾不为也。”于是他亲自驾车前去,告知守山之人作罢。守诚,是做人之根本,做事的前提。翻阅史书,晏子为何能被齐景公委以重任?周勃何以被汉高祖托付大事?一个“诚”字,正是其中的关键因素。对个人来说,诚信重千钧,因拙诚赢得的公信力与感召力,不仅能感染人、打动人,更是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

③与拙诚对应的是“百巧”。这种行为,看似精明、实则愚笨,时常聪明反被聪明误。三国时,李康在《运命论》中专为巧伪的滑头画过群像:“俯仰尊贵之颜,逶迤势利之间;意无是非,赞之如流;言无可否,应之如响。”投机取巧之人,多善于利用花言巧语来苦心钻营,处心积虑谋求私利。《郁离子》记载,越国商人虞孚在吴国卖漆,本来可以稳获厚利,但他偷偷掺假导致漆料变质,结果弄巧成拙、信誉扫地,最终沦为乞丐。可见,“取巧”实则“巧取”,尽管占了一时的便宜,但失去的却是众人的信任。

④现实中,坚守拙诚,殊为不易。在我们身边,有些人虽然在道理上很清楚,但行动上还是喜巧厌拙、外诚内滑。有的当“两面人”,把忠诚喊得山响,表态时信誓旦旦,暗地里却腐化堕落,直至身陷囹圄;有的在工作中媚上欺下、虚多实少、阳奉阴违,热衷于做表面文章、搞政绩工程、玩数字游戏……“兵法”太多、“机谋”太深、过度“包装”,其本质上是诚信不足,缺乏实干与担当精神。其结果,也只能是自欺欺人、适得其反。

⑤没有诚信,人生的高楼便会地基不稳,事业的巅峰也只能昙花一现。做人如此,为官从政更是如此。讲诚信,向来是共产党人的优良作风。刘少奇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说:“我们无产阶级革命家忠诚纯洁,不能欺骗自己,不能欺骗人民,也不能欺骗古人。这是我们共产党员的一大特点,也是一大优点。”杨善洲恪守“给家乡办一两件事”的诺言,退休第三天就走进大山,绿了荒岭,也造就了一片精神绿洲;黄大发动员村民修渠,“修不通,我拿命来换”,绝壁中凿通一道“天渠”。大道至简,与其热衷搞花活、玩心计,不如静心干事,以徙木立信的拙诚、愚公移山的韧劲克服困难、创造奇迹。

⑥周恩来同志说过,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是最老实的人,因为只有老实人才能经得起事实和历史的考验。自觉做老实人而不是“老练人”,讲求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一个人才能把做事的原则内化为做人的准则,成就真正的自己。

【小题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通过名句,引出“一个质朴拙诚的人,因待人接物老实可靠,往往容易获取信任”的观点,简洁明了。
B.第③段,就“百巧”进行论述,不仅形象刻画了丑态,以及百巧的危害,也与上文的“为人,贵在朴讷诚笃”相对比,突出强调了“人要朴讷诚笃”这一观点。
C.作者善于列举事例进行论述,其中魏文侯、“巧伪的滑头”、虞孚、“两面人”、杨善洲、黄大发等人的事例,不仅基本上按照时间顺序,更是具体有力论述本文的观点。
D.文章结构严谨,思路清晰,第①②段提出论点,第③④⑤段分析说理,结尾提出“成就真正的自己”只需要“把做事的原则内化为做人的准则”。
【小题2】下列与本文所说的“两面人”含义不相符的一项是(     )
A.李林甫任宰相时,表面上对人友好,尽说甜言蜜语,私下却施以打击陷害,“啖以甘言而阴陷之”。尤其把唐太宗李世民曾孙、恒山王李承乾之孙并担任左相的李适之视为眼中钉。
B.唐朝的裴佶的姑父听说奸臣崔昭来访大怒,举起马鞭就要抽打为之通报的门卫,很不情愿地去见崔昭。后见崔昭有礼物,就吩咐为之烹茶,设宴款待,还安排人替他喂马。
C.晚清的军机大臣刚毅编过《居官镜》,他对为政之道深入阐述,其言堂堂正正,其心昭昭日月。后来去江南查办案件,饱入私囊者不可胜数,回京之时,箱笼等物至数千件。
D.郑板桥曾写过“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这样的诗句体恤苍生。后来他调任到潍县作官,恰逢荒年,他不顾个人仕途,开官仓放粮赈济灾民,使上万人得以活命。
【小题3】结合选文和现实生活,谈谈如何做才能做到“拙诚”。
田字格字帖

采用过本试题的试卷

更多相关初三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