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两万里》译序

钱培鑫

(1)一八六五年夏天,乔治·桑读完凡尔纳的小说《气球上的星期五》和《地心游记》之后,给凡尔纳写了一封信。她在心中写道:“先生,感谢您在两部扣人心弦的作品中写了那些亲切和蔼的语句,遗憾的是我已经把它们读完了。我希望您不久将我们带进大海的深处,您的学识和想象力能够使之尽善尽美。”文学史家们认为,这封信是促成《海底两万里》这部“海洋小说”诞生的直接动因。

(2)乔治·桑的建议也许折射出时代的风尚,此时此刻,奔驰的蒸汽机车缩短了人们与大海的距离,却海边度假蔚然成风,海洋正日益进入大众的视野,走进人们的生活,人们期待接触、了解神秘的海洋。

(3)除此之外,凡尔纳写“海洋小说”有自身原因。他本人出生在海滨城市,从小与船东们比邻,对海洋怀着特殊的感情。他在给出版商艾泽尔的信中慨叹道,海上航行“给想象力提供了多么丰富的养料!”天时地利人和,成就了《海底两万里》。它从一开始就得到读者的欢迎。

(4)那么小说为什么受欢迎?

(5)首先,作者领着读者做了一次动人心魄的海底远游。鹦鹉螺号从日本海出发,直至最后消失在挪威西海岸的大漩涡中。读者随着尼摩船长和他的“客人们”饱览海底变幻无穷的奇异景观、整个航程高潮迭起:海底狩猎,参观海底森林,目睹珊瑚王国的葬礼,与鲨鱼、章鱼搏斗,反击土著人的围攻等等。凡尔纳自始至终运用“登峰造极”的手法,把读者带到最远的极地、最深的海沟,让他们观赏最大的珍珠……让主人公处在最危险、最绝望的境地,向读者展示自然的力量,让他们在强烈刺激,震惊之余感到极大精神和审美享受。

(6)十九世纪中期,自然科学迅速发展,增强了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在当时读者的眼中,“海底两万里”的魅力之一,在于它描写了“科学”的神奇和力量。“奇妙无比”的鹦鹉螺号就是集时代最新科技知识大成的代表。凡尔纳被誉为“科学小说”奠基人,尽管他将当时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写进小说,尽管他的解释天衣无缝,但是凡尔纳的成功不在于他是二十世纪的工程师,而在于他仍然是十九世纪的诗人。他站在时代的门槛上,看到了人与机器结合的巨大力量,机器成为人的精神和体力的延伸,成为征服自然、造福人类的工具。他把“科学小说”写得诗意盎然,理性的外表下透出一股强烈的浪漫主义气息,从而感染读者。

(7)对于无数读者来说,印象深刻的是绝顶智慧、无限富有、温文尔雅、又享有绝对权威的尼莫艇长;是“与人类断绝关系”,单枪匹马反对人类社会秩序的斗士,是声称“我就是法律、正义”的替天行道的复仇天使。作者在人物处理上运用了对比手法:尼摩艇长在暗处,其他人物在明处。尼摩艇长的性格身世神秘莫测,而其他人物透明到了极点。阿罗那克斯是学者的典型,知识高于一切,为了探究科学的奥秘,不惜牺牲自由。龚塞伊是典型的扑人,对主人中心耿耿;尼德·兰则是平民的代表,成天想着两件事:美食和逃跑。不同的性格在鹦鹉螺号这个密封的空间摩擦、冲撞,成为情节发展的内在动力。

(8)凡尔纳一生写了八十部小说,几乎部部成功,深受读者喜爱。尽管如此,他在十九世纪始终未能进入主流作家的行列;翻开文学史,很难找到他的名字。究其原因,是因为当时的法国文学以揭露社会黑暗、抒发内心痛苦为主流,而他的小说大多积极向上,赞美科学,歌颂人性,与当时的审美观背道而驰。值得欣慰的是,《海底两万里》曾启发天才诗人韩波写出著名的长诗《醉舟》,一九五八年首次抵达北极的原子能潜水艇以鹦鹉螺号命名,小说十多次被搬上银幕,改写成连环画;一九六六年法国推出《海底两万里》袖珍本时,印数高达十万册,它在中国被推荐为学生必读名著。鹦鹉螺号载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潜入“大海的深处”,继续领略自然的奥妙,感悟人生的哲理。

(选自《海底两万里》,有删改)

【小题1】面对凡尔纳未能进入主流作家的事实,在第(8)段,作者是如何做到让读者接受凡尔纳是位优秀作者的?请简要分析。
【小题2】作者认为《海底两万里》是一部受欢迎的小说,你认同吗?请结合《海底两万里》相关内容补充两点理由,不认同也要写出两点理由。
【小题3】有同学准备阅读《海底两万里》一书,你会建议他在哪个阶段阅读这篇译序?请简述理由。
A.阅读小说前B.阅读小说后C.阅读小说前和小说后D.阅读过程中
田字格字帖

采用过本试题的试卷

更多相关初一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