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桃花源记》,完成后面小题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芳草鲜美______
(2)屋舍俨然______
(3)处处之(______
(4)太守(______
【小题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篇文章描绘出一幅自由安乐、恬静自然、美好幸福的生活图景,创造了一个亦真亦幻的世界。
B.桃源中人纯朴谦逊,低调热情,即便自己生活不宽裕,也要“设酒杀鸡作食”,用好酒好菜招待渔人。
C.最后一段写高尚人士刘子骥“欣然规往”却“无果而终”,表现世外桃源的神秘及虚幻。
D.“不足为外人道也”暗含了桃源中人曾经深受战争的苦痛,不希望被外界打扰的心理。
【小题4】结合原文和链接材料,说说陶渊明和孟子的理想社会的相同之处。

(链接材料)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yì)帛矣。鸡豚狗彘(zhì)之畜(xù),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wàng)者,未之有也。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节选)

注释:①畜:畜养,饲养。②夺:失,违背。③王:名词用作动词,为王,称王,也就是使天下百姓归顺。
21世纪教育

采用过本试题的试卷

更多相关初三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