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也。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而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而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所识穷乏者我与(____________)  (2)尔而与之(____________)
(3)故患有所不也 (____________)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2)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小题3】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以“一箪食,一豆羹”为例告诉我们在关乎生死时,“呼尔”“蹴尔”,“行道之人”“乞人”都不屑受之,这就是没有丧失“本心”的表现。
B.作者列举贪图名利者在“万钟”“宫室”“妻妾”“穷乏者”面前“舍义”的表现,从正面事实论证舍义取生之人,羞恶无耻。
C.三个“乡为身死而不受”构成排比,通过今昔对比,批判了重利轻义、见利忘义的行为,最后用反问句作结尾,使得论证富有气势。
D.本文和《岳阳楼记》都提到了人心,本文的“本心”是指本来就有的羞恶廉耻之心,《岳阳楼记》的“古仁人之心”的具体体现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1世纪教育

采用过本试题的试卷

更多相关初三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