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富贵不能淫》)

(乙)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思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节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
(1)富贵不能____
(2)以顺为者____
(3)入则无法家士____
(4)空乏其身____
【小题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一怒诸侯惧/已之细柳君B.残年余力/请军礼见
C.是得为大丈夫乎/且置土石D.劳筋骨/如土石何
【小题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小题4】(甲)文中景春认为公孙衍、张仪确实是“大丈夫”,而孟子则认为他们是“妾妇之道”,公孙衍、张仪与“妾妇之道”的共同点是“____”(用(甲)文中的一个字回答),这里运用了类比手法。(乙)文中孟子论证“死于安乐”的句子是“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与上文论证“生于忧患”形成____(填写作手法)。
PPT素材网

采用过本试题的试卷

更多相关初二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