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研学旅行,在国外又称为修学旅游、教育旅游。在16-17世纪的欧洲地区,兴起的“大游学(Grand Tour)”运动是教育旅行的前身。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美国家发展营地教育,日本于1946年发展修学旅行。迄今为止,己有许多国家将研学旅行作为学校系统内能拓展大中小学生视野、提高跨文化理解能力的一种教育方式,并且积累了有益经验。   

(摘编自《2019-2025年中国研学旅行市场专项调查研究报告》)

材料二:我国建国初期,国家为培养顶尖人才,开展具有奖励性质的公派游学,只有少数优秀大学生才能参加的。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学校作为组织主体,全员参与型研学旅游活动开始兴起。活动内容重观光、轻教育,以浏览讲解模式的单向教育为主。二十一世纪以来,学校、旅行社、培训机构与留学中介之间实现跨界融合,开启双向互动模式教育的研学旅行。经调查,从2015-2017年,我国的研学旅行行业运行情况如下。

(摘编自《2019-2025年中国研学旅行市场专项调查研究报告》)

材料三:立人中学组织九年级全体学生到永定土楼开展“探究客家文化”为主题的研学旅行活动。九年级(1)的成龙同学带着“永定客家土楼楹联文化探究”的课题去研学。在参观和听讲解的过程中,他拍摄了许多有关楹联(对联)的图片。研学总结阶段,他为了更好地呈现自己的研学成果,把所拍的图片进行分类整理,发现其中一张在衍香楼拍的楹联照片,上联是“不因富贵求佳地”,而下联只能看到“但愿儿孙    ”, 最后三个字刚巧被一位游客的头部挡住了,对此他感到非常的可惜,并猜想,那会是什么字呢?

【小题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研学旅行能拓展学生视野、提高跨文化理解能力,已经积累了有益经验。
B.以单向教育为主的全员参与型研学旅游活动兴起于二十一世纪。
C.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美国家发展的营地教育是教育旅行的前身。
D.立人中学全体学生带着“永定客家土楼楹联文化探究”的课题去研学。
【小题2】我国研学旅行发展的不同阶段分别具有哪些特点?请根据材料二的内容简要分析。
【小题3】请你根据对联的有关知识(如上下联要内容相关,词性、结构相对,仄起平收等),
帮助成龙同学补齐下联内容“不因富贵求佳地;但愿儿孙    ”。下面这几个选项中,你认为最恰当的是(   )
A.有福享B.添财运C.好做人D.做好人
PPT素材网

采用过本试题的试卷

更多相关初三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