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皱纹里绽出的花

宁新路

①在孩子的心中,母亲的脸是最富内涵、最为生动的。那纵横交错的沟壑是岁月的印记,那曲曲折折的皱纹是爱的线谱,那失去光泽的肌肤是没有养分的土地。我真正认真地看母亲的脸,被母亲的脸触动心灵,源于一次赏花。

②那是多年前一次观赏令箭荷花时带给我的美丽与哀伤。粉红的花朵娇嫩清新,如出水芙蓉般光洁鲜艳,可它的母体枯瘦苍白,没有“血色”,与它绽放的鲜嫩、水灵、娇艳的花朵形成巨大的反差,让人难以相信它那干瘪甚至显得有些丑陋的母体,竟能生出这般亮丽的花朵。令箭荷花的母体奋不顾身怒放出了自己的花儿,全不在乎自己的美丑,好像它为了花儿的美丽而甘愿牺牲自己。哦,这就是母亲的情怀!

③我由此端详起了母亲的脸。母亲那时50出头,岁月的刀痕已刻在脸上,最突出的是眼角、嘴部的褶皱,像暴晒过的黄土地,渠沟交错。尤其是她嘴角那左右三道皱纹,稍远看,就像三根画上去的胡子,有点滑稽。我开玩笑地对母亲说:“妈很像只长胡子的老猫。”妈非但没有生气,反而笑了,这一笑,皱纹显得更深了。

④其实母亲的脸在年轻时就皱纹纵横了。家里有一张母亲的半身照,那是在她不到30岁时照的。母亲不丑,而且30岁是一个女人芳华吐艳的年龄,可作为6个孩子的母亲,那时她的脸上已爬满了皱纹。地满脸的皱纹,是随着乳汁被孩子吸干的,是被岁月的风沙吹打雕刻的。

⑤我们姐弟6人都赶上了那个饥荒和贫困的时代。我刚出生时,家里已无粮下肚,只靠白菜根充饥度日。本就极度瘦弱的母亲,生我后又得不到营养补充,没有奶水喂我,人还浮肿了起来。为了不让我和哥哥姐姐饿死,她拖着病体从亲戚那儿弄来一点小米,藏在隐秘的地方,每餐撒调料似的捏几小撮放在莱根汤里,让我们的碗里有了米。

⑥尽管米比珍珠还要贵重,但母亲总是单独给我煮一碗粥,以粥代奶。这粥“奶”,她舍不得吃一口。父亲说,那时候我人小胃口大,能吃,就属我身体好,小猪娃似的胖乎乎、圆润润;全家浮肿得最厉害的人就属母亲了。3年自然灾害熬过去,母亲老了一大截,身体也更差了。从她生我3年后的照片看,母亲比之前衰老了十多岁。

⑦孩子多,累的是父亲,更累的是母亲。父母不认字,但他们深知养孩子的责任,要让孩子们成为有文化的人。在上世纪70年代以前的家乡,这个愿望是非常高大上的。

⑧为实现这个愿望,父母亲拖着病体日夜劳作抚养我们,让我们兄弟姐妹6个都上了学。后来,因家里极度贫穷,除了姐姐主动辍学充当了母亲的帮手外,其他兄弟姐妹都上了学,也读到了 大学。村里常有人夸我母亲:“杨菊英你真行,宁可苦死自己,也要让孩子念书!”

⑨母亲的皱纹成了我的伤痛,也许是我对母亲的艰辛理解得太深,我总怕端详她的脸,那日渐粗深的皱纹,让我看一眼就酸楚落泪。偶尔瞅那“沟壑”,我都百感交集。

⑩皱纹是生命燃烧后的残留,母亲脸上这越来越深越来越多的“残留冶,难道在摧灭她的生命之灯?每当这样想,总让我揪心伤痛。如今,母亲已离我远去,留在我心里的是那张笑起来满是皱纹的脸,那一道道纹路里盛着慈母的爱和牵挂,让我每忆起来,心中如划开了道道伤口,那伤口处又绽出爱的花朵。

【小题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第②段以物喻人,生形象写出了母亲甘愿牺牲自己,也要把孩子抚养成人的决心。
B.第⑦段在结构上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写父母的累,启示下文写我们兄弟姐妹成才。
C.母亲脸上的皱纹是因苦难的生活和为抚养六个孩子长大成才而“刻”上去的。
D.本文叙事、写景、抒情、议论有机结合,语言朴素无华,感情真挚自然。
【小题2】文中的母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根据提示,把正确的选项写在横线上(填序号)。
A.深爱孩子B.坚强隐忍C.勤劳D.有远见
(1)母亲拖着病体日夜劳作抚养孩子,可见她是一个(_______)的人。
(2)母亲自已不识字,却让6个孩子都上了学,可见她是一个(_______)的人。
(3)母亲极端贫穷时,想到的只有孩子,可见她是一个(_______)的人。
(4)贫困艰难的岁月里,母亲不让孩子看到她哭泣,可见她是一个(_______)的人。
【小题3】阅读文中画线的句子,按要求回答问题。
(1)“母亲那时50出头,岁月的刀痕已刻在脸上,最突出的是眼角、嘴部的褶皱,像暴晒过的黄地,渠沟交错”(从修辞角度赏析)
(2)“每餐撒调料似的几小撮放在莱根汤里,让我们的碗里有了米”(赏析句子中的加点字)
【小题4】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选文内容进行分析。
【小题5】文章的题目有什么妙处?
PPT素材网

采用过本试题的试卷

更多相关初二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