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4年春季期高中政治必修三第九课《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一课一练

日期: 2024-05-12 高二上学期思想政治

单选题

试题详情
某城区法院充分利用辖区文化资源优势,每年自编自导自演一部话剧,把民事、刑事等不同类型的案例搬上舞台,将法治理念、中华传统美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其中,受到百姓好评。这一做法( )

①维护了社会公平正义

②促进了法治文化的传播

③发挥了文化对法治建设的滋养作用

④强调了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试题详情
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进一步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通知》中明确要求罚款数额的设定要与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该严的要严,该轻的要轻。“治国无其法则乱,守法而不变则衰”。执法应既有“尺度”,又有“力度”,更有“温度”,努力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这要求(    )

①政府全面履行职能,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

②行政执法要公正,不同情况平等对待、同等情况差别对待

③明确具体操作流程,重点规范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执法行为

④要恰当地行使自由执法权,不得违背法律的精神和原则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试题详情
2022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家庭教育促进法》明确了家庭教育的根本问题,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重要问题,这部法律的出台填补了家庭教育领域的立法空白,使“以德带娃”迈入了“依法带娃”的新时代。从全面依法治国的角度看,这表明(    )

①科学立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②《家庭教育促进法》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符合国情和实际,是一部良善之法,管用之法

③该法有利于明确全社会各方力量在未成年人权益保护中的权利和义务、权力与责任

④我国以法治精神滋养道德,强化法治文化对道德的支撑作用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试题详情
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人民法院率先探索在审判阶段以法院为主导推动涉案企业进行合规整改,而不是简单就案办案,一判了之。案件的办理,实现了“办理一个案件、挽救一个企业、带动一个行业”的良好效果,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这体现了(    )
A、 政府依法行政水平不断提高
B、 人民法院是执法的最重要的主体
C、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做到科学立法
D、 推进公正司法,必须坚持人民司法为人民
试题详情
2022年以来,S市综合行政执法局着眼于市民群众的“小喜悦”“小舒心”,推行“提前一步”工作法,通过“微服务”来改变城市管理方式。如针对噪声扰民等问题,制作温馨提示牌,将“新批准的娱乐场所不得设立在居民住宅楼内(含商住两用楼)”等事项告知预开店的新店主,让新店主在选择沿街店铺时有的放矢。“提前一步”工作法(   )

①融法、理、情于一体,能够赢得当事人的理解和支持

②能够减少执法矛盾和冲突,实现执法效果最大化

③完善了行政执法体制机制,能促进公正文明执法

④能够更好地维护执法人员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试题详情
 为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网络环境,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依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符合该条例规定的是( )

①政府相关部门应提供司法救助,完善未成年人法律服务体系

②新闻媒体开展宣传,引导全社会共同参与未成年人网络保护

③网络平台应遵守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行业规范,加强行业自律

④学校引导未成年人参加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禁止涉足网络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试题详情
根据党中央批准的立法工作安排,中央宣传部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共同牵头启动爱国主义教育法起草工作,广泛听取多方建议。2023年10月24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以法治方式推动和保障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可见(   )

①党的方针、政策依照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

②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表决权,完善了法治体系

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促进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

④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科学立法提高立法质量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试题详情
某市以社区党组织为主体,联合属地机关、企事业单位、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等,组建社区党委或者党总支,通过“组织同建”实现“要事同办”,解决了小区没有物业管理、环境较差、遛狗不牵绳、争抢车位、邻里关系紧张等一系列问题,共绘基层治理“同心圆”。通过“组织同建”实现“要事同办”有利于( )

①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模式,推进基层治理效能提升

②完善基层自治组织,促进居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

③强化党建引领作用,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

④整合基层行政综合执法力量,解决基层治理难题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试题详情
2023年10月,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这是我国第一部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法律,为全面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根本的行为规范和有力的法治保障,具有重大现实意义。这表明我国(   )

①适应新时代新形势进行科学立法

②立法集中体现了全体社会成员的意志

③立法机关通过国家立法凝聚价值共识

④重视强化道德对法治建设的支撑作用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试题详情
2023年全国“宪法宣传周”活动的主题是“大力弘扬宪法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今年的重点活动安排包括:司法部支持教育部组织开展青少年学生宪法法治教育主题活动文化和旅游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举办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专题展览及系列讲座农业农村部、司法部在江苏省常熟市举办“宪法进农村”主场活动

……

从上述活动中,我们可以看出(   )

A、 全国人大领导宪法宣传系列活动的开展
B、 宪法宣传周为法治社会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
C、 各部门协同合作让宪法宣传活动精彩呈“宪”
D、 司法部在宪法宣传活动中发挥着决定性作用
试题详情
近年来,各地政务服务中心纷纷设立线上线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由当地数据资源管理局对口管理,专门办理那些在其他政务服务窗口没有办成的事情。设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表明,我国政府( )

①就事关群众利益的问题加大执法力度

②运用现代技术手段提高政务服务效能

③遵循政务诚信的基本原则保障群众的知情权

④积极履行法定职责为社会提供优良的公共服务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试题详情
近年来,宠物伤人事件频发。2023年10月16日,邓某带女儿唐某在小区楼下行走时遭黑犬攻击。此次事件再次引发舆论对于城市养犬乱象以及管理缺失问题的讨论。针对治理城市养犬乱象(    )

①行政机关应尽快完善基本涉犬法律,细化养犬条例

②执法机关应加大执法力度,清查养犬违法违规行为

③司法机关应拓宽投诉举报渠道,便于监管违规养犬行为

④应加强文明养犬的宣传教育力度,提升人们的法律意识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试题详情
在2023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向全国人大提交的工作报告中,多组数据呈现“一升一降”的特点引人注目。例如,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等新型危害经济社会管理秩序犯罪的起诉人数上升;抢劫、故意杀人等严重暴力犯罪和涉枪涉爆、毒品犯罪起诉案件总量持续下降。“一升一降”说明(   )

①依法治国取得新成效,社会秩序持续向好

②司法办案重点适时调整,犯罪活动得到有效遏制

③全民法治观念与时俱进,社会法治化水平稳步提高

④法治保障力度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日益增强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试题详情
在第十个国家宪法日来临之际,坚持用脚步丈量基层的法官周淑琴当选了2023年度全国法治人物。19年来,周淑琴将“家事法庭”开到田野乡间,将法律知识送到百姓身边,用温情协调家庭关系,用法治促进社会和谐。由周淑琴的事迹可知(   )

①尊法守法是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

②法律的有效实施有助于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

③文明执法水平提高有利于增强人民的满意度

④维护社会公平正义需要坚持人民司法为人民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试题详情
2023年4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正式施行。该法首次以法律形式规定黄河水利委员会及其所属管理机构依法行使流域水行政监督管理的职责,突出体现了重点事项流域机构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治理、统一调度。同时,实现对全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执法“一条线”全畅通,并对黄河保护治理设立了严格的管理红线。上述规定(   )

①用良法促善治,推进黄河全流域严格执法、公正司法

②能规范政府治理,提升黄河流域管理的系统性整体性

③为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注入法治力量

④旨在健全黄河协同保护治理机制,全面履行政府职能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试题详情
白鹤,被誉为鸟类中的“活化石”,2019年被确定为江西省“省鸟”。2021年通过的《江西省候鸟保护条例》设置白鹤保护专章,这在省级立法中尚属首次;江西省依法采取鄱阳湖鸟类食物资源及水位变化监测、生态环境修复及保护等措施,成效显著。由此可见(    )

①实现生态良好必须发挥法治引领和规范作用       

②生态环境保护要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发展需要

③生态文明建设立法工作要立足实际大胆创新       

④严格执法就能实现生态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非选择

试题详情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反间谍斗争事关国家安全。《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简称反间谍法)于2014年11月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并施行。2021年12月至2022年1月,全国人大监察和司法委员会会同七部门组建工作专班负责起草工作,广泛听取部门、地方和专家学者的意见建议,形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修订草案)》。2023年4月26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反间谍法。该法自2023年7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是我国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第一部重要法律,也是规范和保障反间谍斗争的专门法律。

本次修改反间谍法遵循以下思路和原则:一是全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党中央对反间谍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转化为国家意志,更好维护国家安全。二是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现行反间谍法实施中存在的“间谍行为”概念不清晰、安全防范制度不健全、行政执法赋权不足等重点、难点问题,完善相关法律规定。三是兼顾赋权与限权,加强对行使公权力的监督制约。四是注重系统观念。立足我国反间谍工作实践,借鉴国外立法经验,加强相关法律衔接,健全完善中国特色反间谍法律制度。

结合材料,运用科学立法的知识,谈谈对我国修改反间谍法的认识。

试题详情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首违不罚”是指对首次发生的情节轻微、能够及时纠正、未造成危害后果的部分违法行为,依法免予处罚。可以说,“首违不罚”等于给初次违法者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彰显执法人性化。 但是“首违不罚”也是有范围的,对于“零容忍”的违法行为,要严格监管、严厉处罚、严肃问责。

2023年9月12日上午,民警将未戴头盔的市民拦下,对其进行劝导教育。“骑电动车戴头盔是最有效的保护措施,你骑车还带着孩子,万一发生交通事故,后果会非常严重。”“家里有头盔,送孩子上学快迟到了,忘了戴了。”这位女士连忙解释道。 交警通过提醒、劝导、教育的“柔性执法”,对未按规定佩戴安全头盔的驾乘人员进行现场查纠。

执法工作的目的并非“为罚而罚”,若能教育当事人自觉守法,让当事人体会到温情和体恤,不仅能给执法工作带来更多的温度,也会让社会治理更加容易。行政执法应有“尺度”,有“力度”,也应有“温度”。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中“严格执法”的知识,说明行政执法应如何实现有“尺度”,有“力度”,也有“温度”。

试题详情
食品“知假买假”能否“退一赔十”?2023年11月30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4个食品安全惩罚性赔偿典型案例,回应这一争论已久的话题。以下为其中两则案例:

案例1郭某向某经营部两次购买某品牌白酒共付款22097元。后郭某怀疑其购买的白酒为假酒,遂向管理部门举报。经查实为经营者假冒注册商标的产品。郭某起诉某经营部,要求退还购酒款并支付赔偿金。法院审理认为,郭某购买的白酒属于生活消费需要,其请求支付价款十倍的惩罚性赔偿金,应予支持,故判决某经营部退还郭某货款22097元并支付郭某赔偿金220970元,坚持了把维护食品安全作为处理食品案例的首要价值取向。

案例2沙某首单购买30盒饼干发现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后,短期内多次追加购买共计200盒,要求经营者“退一赔十”,而法院综合考量案涉饼干的保质期、普通消费者通常的生活消费习惯等因素,认定沙某的加购行为超出正常的生活消费所需,仅以首单30盒饼干为计算惩罚性赔偿金的基数,其余部分超出合理生活消费需要,不予支持。

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分析人民法院为什么对上述两则案例在给予惩罚性赔偿时作出了不同的判决结果。

试题详情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23年6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发布《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彰显了执法司法部门依法严惩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维护公民权益和网络秩序的决心,坚定了全社会打击网络暴力的信心。

材料二  7月7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就《网络暴力信息治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涉及信息发布审核到监测预警,从举报救助到网络暴力信息处置,网络平台应当承担什么样的主体责任等。

素材三  我国刑法、民法典以及治安管理处罚法等多部法律对遏制网络暴力也作出相关规定;近年来,相关部门也陆续出台文件、发布典型案例、开展专项行动等,不断完善治理网络暴力的法律制度,不断扎紧惩治网络暴力的法律篱笆,网络生态持续向好。

有人说,遏制网络暴力,不断扎紧惩治网络暴力的法律篱笆,关键在于推进科学立法。请结合材料,运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的知识评析该观点。

1